为农户供给稻谷烘干服务,惠众家庭农场负责人翟飞宇从没想过这事还与环保有关,但在阅历了“煤改电”后,他发现了自己竟然为PM2.5减量、净化空气作了奉献,立马觉得“既挣体面又挣里子,整个人都神清气爽了”。
上星期五,连天雨。坐落江都区邵伯镇东南村的惠众家庭农场,8台粮食烘干机组急速工作,广大的周转仓里,几位工人不停地繁忙。
翟飞宇说,眼下正是晚粳稻抢收、晒谷、进仓时节,本年秋收期间多阴雨,稻谷含水率遍及偏高,露天整晒不现实,只要挑选机械化烘干。
但是,前期许多农场主、栽培大户出资装置的烘干设备多选用燃煤质料,会对大气形成污染。为深化推进“263”专项举动,我市先后出台了系列文件,清晰“全面整治高污染燃料粮食烘干炉”时间表,年末前筛选、替换市区悉数粮食烘干燃煤锅炉。依据江都区农机局查询,全区现有75家烘干点、142台燃煤烘干炉,是“燃煤粮食烘干炉清洁动力改造”工作重点区。
“一开始要咱们搞改造,还真就不甘愿,后来真实做起来,账也就算得清楚,总体上还比本来合算一些。”惠众家庭农场有地步近4000亩,每年烘干粮食上万吨,现在已悉数改用电烘干。翟飞宇现场给记者算了笔账:农场“煤改电”购买空气热源泵,建筑配电房,装置变压器,一共花费了近百万元,除掉国家、市、区补助的37万元,自己共掏了60多万元。
“你是不是看着我亏了?其实这是一笔既挣体面又挣里子的合算账。”翟飞宇说,空气热源泵可以用12年,比燃煤炉惯例运用的寿命长;配电房与变压器运用30年不成问题,这其间虽有国家补助,但现在已归于农场的固定资产,一次出资变成了长时间收益。
据了解,江都区在“燃煤粮食烘干炉清洁动力改造”工作中,既给农户批注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道理,一起也给足方针,协助农户将大账小账算清楚。江都区农机局局长张永新介绍,除市里出台奖补方针,区政府也给予配套奖补方针,一起规则,对改用空气源热泵新建电力设施等给予8万24万元的分档奖补。
江都区农机局供给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现,到11月13日,该区已完结清洁动力改造65家,占总任务数的87%。